北京国京锐景泰蓝工艺品有限公司

当前位置:
首页 > 京锐动态 > 行业文化
    清代金银细金工艺集合了历代技艺之精华,融会了全国各民族技艺之所长,形成了华贵、精繁的风格,产生了许多形制各异、隽美精良的艺术佳品。清朝覆灭后,宫廷作坊随之解体,皇家征用的工匠大部分返回故里,加入了民间私人开设的作坊,继续施展手艺。其中也有少部分工匠自立门户重操旧业。一部分工匠离开皇家宫廷作坊后,依然逗留在北京,继续从事工匠手艺。
   辛亥革命以后,外国金融业和商人纷至沓来,内外销市场开始复苏,民间手工业也趋于新的繁荣,沿海地区几个大城市的金银手工作坊空前兴旺。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江苏、四川等省市的金店、银楼纷纷设置。有的城市金银号店、作坊达百余家,从业人员约计千人以上。产品制作的款式针对市场需求,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,按技术实力逐步走向专业化分工。如北京有迎合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审美趣味的“东洋庄”;适合英国、法国、美国人喜好的“西洋庄”;符合本国、本地、本土需求的“内路活”。广东的金银业也有类似的做法,他们把适应外国人需求的款式和工艺称之为“洋装”;传统的款式和工艺称之为“唐装”。民国期间各地金银作坊和金店、银楼主要的业务除买卖经营制品、承接金银首饰和珠宝首饰、玉器加工外,也推出部分自行设计制作的制品,承接少量的摆件、饰品、礼品。
   由于作坊的规模不大,人数不多,因此作坊间的技术分工较细,一般以工序为准。如专门制胎的打坯子作;专门把金、银条拉成金银丝的拔丝作;镌刻花纹图案的錾作;专事花丝工艺的攒作;为首饰镶宝的实作;点蓝、烧蓝工艺为蓝作;点镶鸟类羽毛的为翼作。其他还有镀金作、包金作等。此时只有“蒙镶”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工种,“蒙镶”主要生产蒙刀、藏刀、刀鞘,以及实用的餐具、酒具、烟具。当时这些作坊之间是以工种工艺互补、结合而生存发展的。
    民国期间的金银厂商虽然数量众多,但大多以一家一户、子承父业、两三个师傅带几个徒弟者居多,技术工种较为分散,资金微薄。因此,工艺繁复的高档、 大型的陈设摆件不多见,大部分制品为婚娶、生子、生日庆典的礼品和首饰、银盾以及实用的银碗、银筷、银刀、银勺等。陈设摆件只做些小型的帆船、粉盒、首饰盒、罐、瓶、狮子、麒麟等。首饰被民众普遍喜好,戒指、手镯、项链、饰坠、胸针、发卡等花式品种多样,数量可观。
   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,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,战火连绵,民众四处逃难,国内外市场一片冷落,手工行业遭受到破产性的打击,店铺作坊大多倒闭,艺人四散。金银行业奄奄一息,只有极少数专门为洋人和富人制作的店户和技术 出类拔萃的艺人还能继续经营。
  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,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,政府对传统金银制品生产的地区,采取行业抢救、艺人抢救、恢复生产的积极措施,并成立主管手工业的领导机构,不仅解决内销、外销市场和资金的问题,还对实用美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 “保护、发展、提高”的方针和“适用、经济、美观”的原则,使金银制品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。北京、上海、四川、广东、江苏等地,积极组织匠师开展了对传统金银技艺的挖掘和拯救工作,恢复了金银首饰、金银摆件、金银花丝、金银錾刻、镶宝、银花丝平填、烧银蓝、蒙镶等工种和产品的生产。各地还开展了师傅带徒弟的活动,兴办工艺美术学校、技校,培养人才。北京依靠老艺人,恢复了花丝镶嵌传统产品中的炉、瓶、熏、罐、盒等品种,研究成功了濒于失传的浮雕挂屏工艺,继而开发了以人物、动物、建筑为素材的中、高档陈设摆件和花丝、镶石的各种款式首饰。
    北京是我国现代花丝镶嵌摆件、首饰以及錾刻镶嵌摆件的主要产区。20世纪80年代相继研究成功“卡克图”新工艺和无胎镶石花丝摆件新品种, 90年代成功地开发了金银花丝嵌宝石人物摆件,用传统工艺语言表达了复杂的造型、情节场面和人物体态,人物面庞五官的塑造非常细致且秀美动人。北京的首饰以花丝编、掐、攒、镶石的戒指、项链、手镯最具地方特色。
    四川成都、重庆两地首先挖掘了传统银花丝平填工艺,并研究、开发了无胎银花丝平填的瓶、盘、罐、 盒、屏、薰、球等60多个品种,花式多达千种。60—70年代创造了用丝和片錾、填相间的材料和工艺,开发了一批造型别致、艺术风格新颖的产品,并创造了平填花丝圆形造型的品种,使这一技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银花丝平填制品工艺精细,纹样优美,丝工玲珑平整,风格清雅、秀丽。银花丝平填制品大多为观赏品。如用山水、花鸟作装饰图案的盘、屏、瓶、薰 等,也有部分观赏和实用相结合的制品,如盒、茶具、 烟具、台灯等。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直径100 厘米的《丹凤展翅》、《孔雀开屏》大盘以及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的《都江堰》盘,均属这一工艺品种的精品。
    广东潮州的金银平錾工艺,在历史上就享有盛誉。制品以龙凤雕刻为主,錾刻出的浮雕图案形象生动,富有动感。50年代全面恢复了传统技艺,70年代进一步扩大生产制作规模,在工艺上大胆吸收姊妹艺术的优点,创造了花丝镶嵌双层镂空技术,形成了广东金银细金工艺的新风格。
    江苏苏州是传统金银制品的重要产区,早在一千 多年前的五代,已达到了很高工艺水平,丝工精细如发丝,编掐技艺匀实精湛,錾刻工整生动,镂实相济,造型俊美。50年代初,恢复传统行业,重视技艺队伍的组建和培养,注重对传统工艺的研究,60年代以高超技术复制了一批造型复杂、技艺高难的出土文物,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。
    上海是我国近代金银细金工艺的拓起者,也是金银制品生产、出口的著名地区。上海首饰、饰品、摆件 以设计新颖、工艺精巧、色泽绚丽、镶嵌宝石工巧、立体为特色,多次在国际、国内比赛获奖。
    香港地区近50年中,已一跃成为世界首饰和宝石加工、贸易中心。首饰设计新潮,工艺精美,品种繁多。首饰以纯金和不同纯度的黄金、不同纯度的白金镶宝、镶钻为多,镶宝、镶钻技术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。 香港每年举行两届国际首饰博览会,拥有大量信息和先进设备,设计、制作人才济济。
    我国现代金银细金工艺的发展,除培养人才、恢复传统工艺和行业外,还有赖于对传统设备技术的更新与改造。50年代初,行业技术设备落后,尤其在材料加工和材料成形方面,大多靠老技师眼看手摸的传统经验操作。熔炼用煤炉、焊接用口吹煤油灯喷火。60年代末70年代初,开始引进香港地区和日本、意大利等国的技术与设备。传统工艺经与先进技术设备相结合,显著地提高了产品工艺质量,新品种新花式层出不穷。
   目前全国金银制品企业的生产设施得到很大改善,已较普遍地采用电子控制的高频炉和真空高频炉熔炼材料,用失蜡铸造技术和设备进行首饰和小型摆件的浇铸,采用煤气发生炉和液化石油气、激光等替代传统的煤油灯焊接。同时引进电泳表面处理技术,各种链条机、 批花机设备和各种纯度的黄金配比和彩色金的配方。 与此同时,通过技术革新,创造了花丝制作的套泡机、 掰蔓机、古钱纹机、膘丝机,用机器替代手工掐丝、掰 丝,不仅提高工效,同时花丝纹样的造型更加工整划一。各地企业广泛参与国内、国际评比与交流活动,使行业面貌和产品发生了巨大变化。由于国际、国内充足的市场需求,金银细金工艺制品方兴未艾,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。

上一篇:国宝艺术品景泰蓝在当代的发展(1)

下一篇:国宝艺术品景泰蓝的类别